生活忙碌、購物便利、用物質彌補陪伴、居住坪數小,都是導致家有小孩的家中容易亂的原因。相信大家對「家」的期待,是能給予自己安心、充電、放鬆的地方,對孩子來說更是重要的教育環境之一。讓我們一起來打破「有小孩的家就是亂」的魔咒吧!

掌握4大類收納,家有小孩不頭大

第1大類:小孩作品

朋友說,小孩在幼兒園的作品大大小小,不丟堆滿家裡,丟了又覺得可惜,因此陷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,回憶要怎麼保留又不佔空間?

Evelyn想說:用回憶箱珍藏記憶,用記憶卡省下空間!

這個方式除了孩子的作品外,也適用各種紀念物品的處理方式喔!

小孩作品通常分兩種,可依照家中空間規劃。

  1. 平面作品:
    使用A4/A3資料夾(盒)或抽屜、盒子收納
  2. 立體作品:
    使用1-2個小箱子或抽屜收納
  3. 部分展示+回憶箱:
    可設定部分牆面或櫃子作為展示的範圍,定期更新,換下來的作品可放入回憶箱
  4. 回憶太多然空間太少:
    善用記憶卡,定期或每學期檢視,收納空間滿了就要篩選,拍照存檔後再淘汰,有需要回味時,可以印出照片欣賞。

第二大類:小孩玩具

  1. 只要經典,數量可簡:
    優點是讓孩子可以專心玩,也能夠讓玩具互相搭配,玩出創造力。最重要的是,爸媽不會太辛苦啊!!!!(這才是重點。)
  2. Evelyn家的三大類玩具:
    「經典玩具」:積木、拼圖、球、扮家家、音樂類、繪畫類、布偶。
    「生活玩具」:利用生活中的瓶罐、紙箱、大人淘汰的小3C,玩出趣味與創意。
    「喜好玩具」:每個孩子都有最喜愛玩的玩具,小男孩最常見的就是車車了,雖然孩子喜愛,但還是要控制數量喔!。
  3. 收納法:
    越簡單越好,開放式層架+收納籃或抽屜,大略分類
  4. 定期檢視篩選:
    將常常玩的展示出來,不常玩的收起來,不想玩的轉送

延伸閱讀:小孩玩收納 (玩具和書籍)

第三大類:小孩書籍、文具

  1. 陪伴重於數量:
    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,其實爸媽的陪伴和引導是最重要的。有再多的書,卻沒在家中營造閱讀的氣氛,孩子的閱讀品質不一定等同書本量喔!啟發孩子對閱讀的好奇和喜好後,再來擔心自己家的藏書量太少也不遲!
    Evelyn在小孩3歲以前,書籍大多自己購入,因為小孩會啃咬,或容易把書弄破。3歲後就常使用圖書館,除了可以讓孩子體驗浩瀚的書海,也可閱讀到各類型題材,如果遇到孩子真的很喜歡的書,再決定購入就好了。結論是,圖書館是好朋友,省錢又省空間喔!
  2. 收納法
    越簡單越好。
    書籍依材質(布書、厚紙板等)、大小高矮、內容類別,分區直立擺放
    上學後,可使用文件盒,定位出空間,專區擺放學校書籍、教材作品等物品。
    手作文具大致分類,畫筆、紙張、黏土、印章、剪刀膠水等,使用抽屜+收納籃、或開放式層架+分類盒
  1. 定期檢視篩選

第四大類:小孩衣物

幸福的恩典牌是常讓人整理起來很痛苦!話說我們家也是很多恩典牌,常常抽屜放到滿(阿嬤的愛心阿!),一起來掌握4個訣竅,媽媽比較不崩潰。

  1. 讓空間決定你的數量:
    小孩不斷成長,衣物每年都在不停更換,因此以收納的空間決定數量,而不是讓一堆衣物爆炸你的空間
  2. 收納法:
    越簡單越好,最常用的就是抽屜+收納籃、吊掛
  3. 設定暫放區:
    預留空間緩衝很重要,可分「新接收的恩典牌」、「穿不下要轉送」、「穿不下要留給二寶」區。還有一個,通用所有家人的睡衣暫放區(籃)。
  4. 定期檢視篩選:
    至少換季時一定要進行篩選。累積越多越痛苦阿!

延伸閱讀:租屋收納分享01:「小孩衣物」

呼,寫了這麼多,希望能夠讓大家更容易上手,減輕「家有小孩很頭大」的強度。不過老實說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:減少物品數量,這樣就更能輕鬆管理家裡大小事!

 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【2020新年居家整理企劃】農曆年前整理攻略

更多QA解答:

整理前的Q & A #01「整理時的5大難點」

整理前的Q & A #02「3個場景,深入剖析你捨不得的內心戲~」

整理前的Q & A #03「整理也會鬧家庭革命?3招9 tips,化解家人間的拉鋸戰」

整理前的Q&A #04:「貼心捐物報你–知物品的下一站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