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書名:《真正的整理,不是丟東西》
作者:廖文君。
作者說,如果沒有看到物品背後隱藏的故事,那麼丟東西,只是把過錯推到物品上的逃避行為而已。過去的行為,引發未來的經歷,物品,其實不斷的提醒我們,要好好看清楚自己。
所以,整理時,你看見自己了嗎?
Evelyn認為會有這種以為丟棄就是整理的狀態,可能是受現在的斷捨離、極簡潮流所影響,希望快速擺脫被物品困擾的狀態,因此大量捨棄物品,並非說不可以,Evelyn自己也經歷過呀!
但是整理最重要的過程,是面對自己。
外在的物品就像一面鏡子,透過它,能夠照見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想法、自己的情緒、自己的內心。一股腦猛丟而不加思索,可能是一種逃避,不想看到不愉快的回憶、不想面對自己的失心瘋、不想承認自己錯誤的決定……,物品的凌亂已讓人無法忍受,當中又夾雜了許多複雜的情緒,真的太難面對,所以全部直接丟掉,最快最省事最省力吧!
你是否也變成了丟東西的機器?
希望我們一起來學習,整理時,省思這個物品是什麼原因來到你的身邊?是需要?是想要?還是不知道?而現在為什麼要捨棄它?已經用不到?不符合現在所需?買錯了?太衝動?
請真誠面對自己並記取的這些經驗。如果只是一股腦丟丟丟,可能有些東西會永遠被丟掉以及再次購買,表面的凌亂與內心的問題可能還是沒有解決。這樣的重蹈覆轍真的比較快、比較省事、比較省力嗎?至少Evelyn不覺得。
如果你願意嘗試面對自己,也希望你也試試,決定捨棄物品時,記得感謝它,然後再送它去旅行。
為什麼說送物品去旅行呢?
如果在「整理就是丟」的思惟下,通常會將物品直接丟進垃圾袋。並非不能放到垃圾袋,而是希望在這之前,可以多一層思惟,丟掉的東西到底去了哪裡?
在這個物質爆炸、地球資源被欲望消耗的時代,送走的物品若仍是完好可用,Evelyn真心建議,如有精力時間,可以寄賣、拍賣,若不想處理賣的流程,也可以送人、捐贈,盡可能讓物品繼續發揮它最大的功效,真的無路可走,最後才是回收與垃圾場。物盡其用是Evelyn勉勵自己身為地球人努力的方向!
Evelyn希望,整理不會讓你變成丟東西的機器,而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,給予自己、給予萬事萬物,更多的關懷與愛。
Evelyn邀請你,我們一起來努力!
「物品的價值來自於支持人類。」
「沒有帶著察覺的心,隨意丟掉曾經的自己,丟掉那些曾經支持過自己的東西,這樣的頻率被那個空間記錄下來,散發著自私與無情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空間很整齊乾淨,但是總是那麼冰冷,沒有溫度。」
「記得要好好感謝物品,不是丟掉,而是送它們去旅行。」
以上摘自–廖文君《真正的整理,不是丟東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