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《真正的整理,不是丟東西》

作者:廖文君。


作者分享當初為何會開始進行「人生整理課」,這讓Evelyn回想自己,決定辭去教職,開始以整理為業的過程。

作者說長久以來,一直以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有優渥的薪水、令人稱羨的職位,在物質上擁有舒適的生活,但內心卻沒有想像中開心。直到踏上身心靈的道路,回歸自己的內在之後,才明白一件事。

有時候我們認為的努力,其實是在滿足別人的要求。

一直以來的夢想及努力,是否是你自己想要的?

Evelyn回想當初選擇特教教師,其實經過多番考量,第一,教職,父母親接受度高,雖然當時特教系還是不被父親諒解,他認為我值得更好的科系,感謝我的母親支持,讓我在當時可以順利就讀。第二,特教對我來說,是具有挑戰的,想知道自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到什麼程度。

一路走到去年,漸漸的,內心出現越來越多聲音,一直在學校特教班的迴圈,好想走出看看更寬廣的世界,學生去世,給了我機會暫時調到其他單位支援,也給了我時間去沉澱,思考自己到底要怎麼走下去。

今年和我的大學好友兼室友,視障心理師朱芯儀,談到未來的生涯規劃,她聽我一路說,感覺當初選擇特教老師,是選擇了一個我不排斥的工作,但可能並非我真心熱愛。這句不排斥,現在回頭想想還真是吻合。

或許就像書中所說,我可能是接受了家人的期望或集體意識的標準,努力找到自己不排斥的工作,當了一位特教老師。

而今年辭職,就像宣告我要丟掉穩定的包袱、家人的期許、集體意識的標準,讓自己歸零,傾聽更多內心的聲音,激發未開發的潛力,走一條看似未知的路。

看似未知卻又有跡可循,前人走過的整理之路,成為自己的指引,幫自己也幫助他人,望見自己的思考方式、將力量放回自己之內,讓物品與自己對話,進行著人生的整理。沒有開始,也不會結束。


「整理,從來不僅侷限在物品,還有更多在於看不見的心念。」

「讓物品支持你,讓你成為你自己,這個整理之路是看到真實自己的過程。」

「真實把自己與萬物合一,成為一個觀察、覺察的整理心智,能夠知曉自身,並且進入內在寧靜的道路。」

「真實的力量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,自己都能擁有平靜。」

以上摘自–廖文君《真正的整理,不是丟東西》